传播与文化产业(文化传播专业属于什么学科)

文化传播的就业方向

文化传媒行业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行业。报纸、电视、网络、多媒体行业、广播电台、政府公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影视制作公司都对传媒专业毕业生有很大的需求量。国际性的一些大型赛事纷纷在中国举行,中国对具有国际背景的传媒人才的渴求更甚于以往。

而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化传播媒介系统。美国媒体涵盖了所有主要的形式,包括电视、广播、电影、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同时又是最大的电影出口国,控制了全球录音产品市场38%的份额,有四大商业性广播网(ABC、CBS、MBC、NBC)。美国的音乐产业也很发达,大多数媒体都从属于商业化的媒体公司。

在美国就读文化传媒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到最专业最先进的教学,同时还拥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有意在传媒行业发展的中国的学生应该将目光投向世界。

文化传媒专业就业前景:

1、新闻类传媒:职业方向:可以进入各大中小型报纸和新闻出版社工作,也可以从事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工作。此外,还可以在广告、公关、出版等领域工作。

2、营销广告类传媒:职业方向:既可以在政府部门也可以在私人企业从事工作,其从事的工作内容包括消费者营销、销售、品牌经理、广告设计、广告执行、营销咨询等

3、大众传媒类:职业方向:可以成为一个专业的公关人员,在企业、政府、社区、教育机构、酒店、医疗福利机构、文化交流组织等行业找到理想的工作。

4、媒体发布类:职业方向:将具备专业的创造才能和技能,未来的职业包括摄影、编辑、数码编辑、音效处理、互动游戏设计、光盘媒体制作、网络设计等

5、创作表演类:职业方向:将具备专业的创造才能和技能,未来的职业包括创造性导演、艺术导演、导演、脚本写作、摄影、编辑等。

从我帮助过的学生数据来说,还是毕业后归国发展的比例更大。一方面来说,留在美国本土从事传媒方面的工作,对于语言方面的要求非常的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并不是说回国发展就不如留在美国本土,因为目前国内的传媒体系发展迅速,跨国企业也层出不穷,对传媒专业的人才、特别是有过留学经历的人才的需求非常的强烈,所以不管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发展,传媒专业的就业前景都非常令人看好。

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学属于新闻与传播学类吗

属于。文化传播学主要研究文化现象、文化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等,以及在这些方面的传播过程,文化产业学则主要研究文化产业的理论、发展、政策等问题,两个学科都与新闻传播学紧密相关,因它们都关注着传播过程中的内容和价值观,并探讨这些内容和价值观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与传媒的关系

文化既是一个人文概念,又是一个地域概念,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经济概念。如何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构建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是新闻传媒产业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同时,现代社会,文化与传媒产业作为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综合指标,已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认识和协调文化与传媒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使区域人文环境有效地转化为人文资源优势,建构文化与传媒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推动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话题。那么具体来说,文化与传媒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共栖而存,既冲突又和谐。仅此一句足以概括现代传媒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包含了人类生活的各种层面,它提供了了解及引导人类行为的规则。而传播属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文化影响了传播行为,无疑地,传播本身就属于文化范畴。同时,文化也是经由人类的传播行为才得以延续传承。文化的一个特性便是超稳定性,而实现其超稳定性的一个主要手段便是传播的持续和不断扩大。文化与传播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并且相互影响。在现代经济领域,传媒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传媒产业所获得的较大发展与其所依存的文化资源日益深厚不无关系。一般来说,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每个地区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积淀。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虽然不具备现代传播覆盖全球的快速与同步,却可以避免共性文化同步覆盖所导致的文化个性的消失,得以更多保存原生文化的真性真情真趣。”其独特的文化资源成为该地区现代传媒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因为,一般来说,多样性的文化自然要求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与其相对应。这对于我们的传媒产业的市场细分和定位有着指导意义和作用。然而,事实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充分发挥文化多样性的优势,而导致了人文资源在现代产业运营中处于边缘化。同时,文化的多样性在某种时候也表现为区域性,并由此丰富了传媒内涵,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传媒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将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取决于文化的传播,而传媒却又正好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学者陈冬季在他的《地域文化与经济贫困》一文中指出:“地域经济贫困往往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现在的整体改革中,文化的变革明显滞后,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贫困地域中特有的文化传统、文化体制、文化形态与文化环境,仍然犹如一副‘沉重的翅膀’,抑制着这一地域的经济腾飞。”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在信息经济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知识技术与人力资本的提高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底蕴。尽管传统文化有深厚底蕴,但有待进一步开发。作为传媒产业,其信息的传播效果与手段对知识的推广和人力资本的进步有极大影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经济发展。在现代传播领域,“新闻传播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必然会受到人类新闻传播观念的影响。新闻传播观念是人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它决定着新闻传播活动的初始动机、表现形态、发展过程和期望结果。”传播观念是文化观念的一种形式,而悠久的传统文化没有很好地融合传播观念,两者的失衡将造成传媒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相对滞后和发展缓慢。西部大开发,着眼点在于加快西部地区环境的全面改善与经济繁荣。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培育良好的经济环境;二是依托科技,努力改造自然环境,利用自然资源并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发掘西部文化底蕴,大力开发人文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三者之间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区域环境。如何通过扬弃,重新构建一种与区域人文环境相适应的生存与发展模式、观念与行为模式,使文化有效转型得以实现是传媒产业应该思考并落实在具体的实践中的!“人们以何种生产方式生产、以何种经营方式经营、以何种消费方式消费,都同他们的文化背景直接相关。”所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构建一种具有现代性的生活理念,营造一种凝聚和激励人的社会氛围,是现代传媒应该承担起的历史使命。传统文化中尽管存在着许多与现实社会、自然环境及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而被称为落后的东西,但它的文化底蕴有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成分,尤其是它的文化内核具有极强的超稳定性。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不是与历史的割裂,而是一种扬弃的传承。传承的方式是深入发掘其内涵,融入现代文化内质,吸纳现代文化信息,增强其在当代社会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为什么传媒要与文化产业划分到一个领域而不是人文与传播

因为传媒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没有传媒就传播不了文化。传媒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传媒指的是什么呢?打个比方,就是现代人使用的网络,每天看的电视、报纸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进行信息的传递。如果没有信息,传媒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说完了传媒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传媒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什么呢?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人类的精神活动以及相应的产物。精神活动很容易理解,比如思考、比如创作。不过只在脑子里进行的活动,只能呈现给自己看。想要传递给其他人,那么就需要将精神活动的产物展示出来。从这个方面来看,文化其实是信息的集合。展示需要途径,在没有工具时,人们可以说,可以唱,甚至是跳舞。

如果是利用工具的话,又是这么展示的呢?古代人靠的是纸张,靠的是笔墨,整理成文集或者书信等资料。现代人则是使用网络,可以通过发布在报纸上、发布在电视广播上。这些展示的途径都是传媒工具。传媒工具、手段与文化息息相关。

没有传媒工具,文化也是能流通的,但是流通的速度很慢,而且很容易消失。我们看看过去的历史上,那些仅靠口口相传的文化,最终很容易就会被人遗忘。一旦文化的传播借助了传媒,比如古人用纸张记载自己的思想,那么文化的传播范围就会更广,传播的时间也会更长。传媒在传递文化的时候,才有了意义,而文化也是需要有传媒的帮助,才能存活得更久。

总的来说,传媒与文化的关系非常紧密,谁也离不开谁。特别是在现在大数据时代,没有传媒,文化根本就无法传播。